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

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

四川经济日报: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 构建高质量“三全育人”格局

发布时间:2023-07-21 浏览次数: 设置



一核心四融合三驱动十提升

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:构建高质量“三全育人”格局


位于“重装之都”德阳的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

1959年,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市,诞生了一所新澳门线路检测线路中心(以下简称:学校)。建校60余年来,学校扎根西部大地,与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密切合作、共同发展,使得学校具有了深厚的办学积淀和独特的重装特色。

一代又一代师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用技能报效祖国,从火电、水电、核电、风电成套设备,到以C919为代表的航空部段件的制造,不断续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,涌现出“改革先锋”刘永好、“中华技能大奖”获得者何波等优秀毕业生,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,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、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院校之一。

学校始终坚持以构建党建领航为核心导向,阵地、队伍、课程、项目“四个融合”为育人主线,榜样引领、修身力行、技能报国“三项计划”为驱动举措,赋能课程、科研、实践、文化、网络、心理、管理、服务、资助、组织“十个质量提升工程”的“一核心四融合三驱动十提升”工作体系,构建高质量“三全育人”(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)格局。

学校巴哈车队连续四届获中国大学生巴哈大赛年度总决赛一等奖

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训

党建领航   确保育人核心导向

学校始终坚持推动党建与学校重点工作深度融合,为“三全育人”领航导向。以“项目化管理、品牌化实施、过程化指导、长效化推进”为工作思路,深入开展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,培育出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和全省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——“三思三有四创优”工作法。推进党建带群建,形成“一心双环”团学组织格局,持续实施“青马工程”,开展“五四红歌合唱”,组建“传火者”基层理论宣讲队。

推进党员带全员,设立“技术服务与社会化培训示范岗”等50余个党员示范岗,实施“教育教学水平提升”“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”“招生就业质量提升”项目,提升党建引领力。创新学生管理模式,推行“辅导员+学业导师”制,每个班增设由党员干部、企业专家担任的学业导师,与企业建设“校企结对共建支部”,并实行党员发展向学校党组织、企业党组织“双汇报、双考察”制度。

思政聚力   “四个融合”赋能增值

用“集成育人元素、凝聚育人合力、放大育人效果”的思路做立德树人加法,将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红线贯穿始终,思政聚力“四个融合”形成“大思政”育人共同体。

阵地融合同频共振。构建“三个课堂”相互融通的课堂育人体系。立足第一课堂,建设“智慧课堂”,实施课堂革命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持续实施“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”,实行学分制管理,优化学生活动供给。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,建好用好融媒体中心,大力推进学校易班、到梦空间等虚拟社区建设,扩大网络文化覆盖面,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。

队伍融合汇聚合力。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,完善评聘考核办法,将思政工作作为育人队伍目标考核重要内容。学校汇聚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原总指挥陈晓慈为代表的行业企业专家228人,校企共建高凤林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、东方电机劳模“四带”创新工作室等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,其中国家级2个。

课程融合同向同行。实施全课程思政,马克思主义学院、专业教学院(系)共同谋划,实施课程思政建设。建好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、思政课省级示范教学团队,思政教师参与“融合型”专业教学团队,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,打造“思政课+”育人共同体。

项目融合提能增值。搭建行业创新中心、四川省工程实验室、地方产业紧缺人才孵化基地等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平台。校企所有协同和创新向育人聚焦,党建与思政先行,引领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。推进“三个进入”,教师进入平台,学生进入项目,教学进入现场。

文化浸润   “三项计划”驱动增效

学校凝练60余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精神内核,将建校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对学校“厂校一体”的指示精神、老校友曲波著作《林海雪原》代表的红色文化、杰出校友“改革先锋”刘永好体现的创新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,形成“扎根西部、开放创新、服务重装、报效祖国”的核心教育理念,实施“榜样引领”“修身力行”“技能报国”行动计划,为“三全育人”驱动增效。

榜样引领行动计划。发挥育人示范效应,完善“永好教师育人奖”“新希望奖学金”评选和榜样效应,开展“优秀校友上讲台”“学长学姐有话说”系列活动,选配优秀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级联络员,彰显朋辈思政力量。

修身力行行动计划。整合校内外美育、体育、劳动教育和廉洁文化资源,涵养学生正气。开展体育健身节、科技节、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广场活动,结合学校所在地三星堆文明、绵竹年画等地方文化,常态化开展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”“中华经典诗文诵读”活动。

技能报国行动计划。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,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开展专业教育,参与实训教学方案设计,示范绝技绝活,“大师讲故事、故事进教材”。开展学生技能大赛,实施学生技能大赛培育、选拔和学分认定。培育“旗耀重装、红润匠心”技能报国的育人品牌。

精准发力  优化“十个质量提升工程”

学校坚持“问题导向、精准发力”工作思路,通过课程、科研、实践、文化、网络、心理、管理、服务、资助、组织等工作有机结合,以“四个融合”“三个驱动”为突破点,构建起育人“大思政”格局,推进十项质量提升工程,补短扶弱、提质培优,全面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。

学校在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实践中,深入推进“一核心四融合三驱动十提升”工作体系,形成了育人工作的亮丽名片。坚持党建引领“走在前”,形成“党建+”的工作机制,赋能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。建强“主力军”、培优“生力军”、培育“储备军”,形成“三全育人”工作队伍矩阵,切实增效思政工作最后一百米。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,形成校企协同育人范式,完善“校企双师”协同育人机制。

60多年的育人实践,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,并以“优秀”等级通过“双高”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中期验收。此外,学校人才培养案例还先后入选“砥砺奋进的五年”、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和“奋进新时代”主题成就展等国家级大展。

接下来,学校将持续扎实推进“一核心四融合三驱动十提升”工作体系,凝聚协同育人合力,以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开新局增实效,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,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消息来源:http://epaper.scjjrb.com/Article/index/aid/7738053.html



返回原图
/